当美联储降息押注飙到70%、美股与数字资产市场同步跳空的夜里,加密行业仍在为下个周期叙事寻找落脚点时。
9月30日,KGeN宣布1350万美元战略融资到账,累计融资4350万美元,核心指标同时跑赢美股SaaS与Web3基础设施均值。Prosus Ventures、Jump Crypto、Accel三家顶级基金再度联合加注,剑指全球验证分发协议龙头宝座。
逆势融资,信任正成为比黄金更珍贵的资产
根据融资公告同步披露的运营数据显示,KGeN协议已覆盖60余个国家和地区,注册地址3890万个,月活614万,日活78万。公司管理层透露,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VeriFi(Verified Finance)网络的技术迭代、节点扩容及亚太、拉美两大新兴市场的合规布局。
表面上,这是一笔融资消息;更深一层,这是资本对”身份即服务”赛道的明确下注。
展开剩余80%把”人机协作”写进协议层:KGeN的架构创新
过去几年,去中心化金融和游戏项目被机器人、假用户弄得疲惫不堪。交易所和项目方在获客、留存、用户激励上的成本高得惊人,却无法保证数据和行为的真实性。
Prosus Ventures投资负责人Jayme Kwek表示:”在游戏、区块链与AI的交汇处,KGeN已经开辟出独特的定位,能够在链上实现可扩展且可验证的用户交互。”
这一判断背后,是KGeN将身份、激励与可验证参与度封装为三层协议:
1.身份层:基于零知识证明的POGE(Proof of Genuine Engagement)框架,一次性完成KYC、设备指纹与链上行为绑定,抗女巫成本降低92%。
2.激励层:允许项目方按声誉评分投放差异化奖励,AI初创企业可因此获得真实人类反馈,DeFi协议可精准触达高净值交易者。
3.分发层:节点网络对外提供标准API,按调用量计费,毛利率82%,已上线”Verified UA”K-Store”两款产品,分别对应获客与忠诚度管理。
”我们把信任做成可插拔的乐高,”KGeN成员Manish Agarwal表示,”开发者无需自建合规与增长团队,只需调用KGeN,就能在60个国家完成真实用户获取。”
而KGeN的切入点远不止是技术问题,更是数字经济中最根本的信任难题。
其验证分发协议通过将用户参与度、商业行为与声誉上链,构建了一个防机器人的可信分发层。这就好比在互联网的混沌中建立了一个”真实身份特区”,在这里,开发者可以确信自己触达的是真实用户,而用户的时间、技能和网络参与也能获得相应回报。
这意味着,信任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而是变成了可量化、可验证的数字资产。
对开发者来说,他们可以获得可信用户,降低获客成本;
对用户来说,他们的时间、技能和社交网络在链上沉淀为可验证的价值资产;
对资本来说,验证机制意味着项目的流量和收入更可靠,更可预测。
全球南方的破局:在身份荒漠中构建绿洲
KGeN将其业务重心放在”全球南方”——这些传统身份认证基础设施薄弱的新兴市场。
在这些地区,KGeN已经获得了3890万协议用户、614万月活跃用户和78万日活跃用户。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庞大人口群体,以及信任稀缺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机遇。
身份验证和分发本身是强网络效应赛道:越早形成规模优势,越容易建立高门槛。
就像早期的亚马逊,当时很少有人理解电子商务的潜力,但亚马逊坚持构建信任体系,最终开创了万亿美元的市场。KGeN在新兴市场的深耕,同样展现出了这种战略耐心和远见。
Jump Crypto等顶级投资机构此时重金押注验证分发赛道,其时机选择绝非偶然。
当前,人工智能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对高质量训练数据提出迫切需求,而传统互联网的信任危机也到了必须解决的临界点。
过去几年,去中心化身份(DID)与人格证明(PoP)被认为是Web3的关键基建逻辑,但许多项目停留在概念或学术探索层面。KGeN的不同之处在于:它强调”分发与商业化”,验证结果能直接作用于广告分发、流量转化、用户奖励等收入环节;
它已通过实际用户和合作伙伴证明了商业可行性,而不是单纯概念。
从工具到生态的演进,在信任稀缺的时代寻找价值
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发展,KGeN所构建的验证分发网络正在展现出超越工具属性的生态价值。当越来越多的应用依赖这个信任网络时,它就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服务,而演变为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。
综合来看,KGeN以验证分发协议为支点,把身份这一看似静态的环节变成可持续、可扩张的收入单元,在当前环境下实现现金流高速增长,并获得顶级资本连续加注。随着新兴市场数字身份需求爆发、DeFi与游戏精细化运营程度提升,公司有望在未来两年进入红利兑现加速期。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,当前估值尚未充分反映其基础设施属性与收入规模,后续IPO催化与代币经济模型升级或将成为重估触发器,值得持续跟踪。
1350万美元融资背后KGeN的故事,或许才刚刚翻开精彩的序章。
发布于:广东省红腾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